社会民生

发布时间:2025-04-23 11:06:00信息来源:中共神木市委办公室

民之所期,政之所向。神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出发,加大民生投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让老百姓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增强高品质文化供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质量整体上台阶;围绕“健康神木”建设目标,提高县域医共体建设水平;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落实退役军人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切实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积极稳健的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聚焦“平安神木”建设,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创建工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文化教育

神木是陕西省教育强市、文化大市。近年来,神木市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学有优教”战略和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整体推进、跨越发展。近五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达129亿元,实施重大教育建设项目100多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33所,增加学位4万多个。引进北师大、北大培文和西安康桥等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国家级“三馆”建成投运,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省中学生运动会,承接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大学生篮球赛和群众篮球赛。获评“陕西省教育强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神木市文化馆成立于1949年,被文旅部评为国家一级馆。馆内外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常年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培训,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承担基层文化站(室)指导、辅导,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与传承保护职能。设有城市书吧、非遗小剧场、书画展厅、多功能活动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年均到馆人数30余万人次,全年开展公益培训100余期。

神木市图书馆位于市区麟州街北段,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于2010年建成投运并免费对外开放,是原文化部评定的“国家一级图书馆”。馆内设有图书借阅区、报刊阅览区、红色记忆展馆、地方文献阅览区、亲子互动区、视障阅览区、音乐欣赏区等。现已建成分馆40个,流通服务点39个,城市书房3个,24小时微图书馆6个,藏书总量达65万册,阅览座位867,均接待读者40万余人次,年文献流通总量14万余册次,年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000余场次。秉承“平等、免费、惠及全民”的办馆理念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服务宗旨,为全市人民提供温馨、便捷的阅读服务,先后荣获国家“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国十佳“最美基层图书馆”等荣誉。

神木市博物馆位于市区麟州街北段,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占地面积3145平方米,于20127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观众96万余人次,受到群众的喜爱。基本展览有古代文明(先秦、秦汉、唐宋元明清)展,专题展览有恐龙脚印化石展、麟州城与杨家将专题展、汉画像石专题展。目前,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1241300件,一级文物7487件,二级文物139160件,三级文物9111053件,是西北地区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县(市)级博物馆。2022年神木市博物馆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神木市体育中心占地面积约6.67万平方米,由体育场和体育馆两部分组成,是目前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级体育活动场所,可以承办国家级、省级部分专项体育赛事及市级运动会。室外体育场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内设标准人造草坪足球场、田径场和可容纳1万余人的看台。体育馆于20107月投入使用,可容纳观众3600人,成功举办了国际男篮女篮对抗赛、中国男篮CBA分站赛、陕西省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承办了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篮球项目群众组和大学生组比赛等赛事活动,为神木举办竞技体育比赛、大型公益演出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神木市青少年宫位于滨河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北侧,占地面积约4.33万平方米,是隶属于共青团神木市委的综合性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和活动阵地,承担着党团队组织衔接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职能,开展艺体各类培训、劳动与社会实践、夏冬令营等活动。2022年青少年服务中心在青少年宫成立,广泛组织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服务、自护教育、创业就业服务等青少年发展工作。积极响应群众新需求,按照“青少年宫+”教学模式,在老城区增设青松苑、金秋苑两处教学点,在滨河新区增设十四中教学点,形成了“一主三分、资源共享”的新格局,服务引领广大青少年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神木大剧院位于滨河新区和谐广场东侧,201710月正式运营。大剧院由中科院建筑设计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多家国内一流设计机构共同设计建造,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整体造型寓意“城市之卵”,象征城市文化的孵化器,属A类剧院。剧院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硬件设施设备完善,可容纳1128位观众,能满足国内外大型演出需求。神木大剧院已引进并演出舞剧《平潭印象》《孔子》《红色娘子军》,话剧《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大型交响音乐会中央民族乐团《国风绕梁》《花好月圆》、崔健全国巡回演唱会,承办了首届石峁文学奖颁奖盛典、“中华慈善日”颁奖晚会及石峁交响音乐会,举办了“中国西部演艺院线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等精品剧目及活动演出200余场。20197月,大剧院被正式授牌为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神木基地、中歌考级委员会神木考区等基地。神木大剧院形成了“剧场+影院+出行”的运营综合体,极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于2010年开始招生办学,2018年实现独立办学。学校位于神木市滨河新区,规划占地68.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5307人,教职工435人。学校设有四系一部,以服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定位,开设了涵盖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卫生、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等的27个专业,形成以能源化工类特色专业为主,教育、医护、托育、新能源技术专业为辅,文理科兼招,三年制和五年制并行的专业体系。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实践、双核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管理人员。

神木中学创建于1939年,202010月整体搬迁到滨河新区,占地面积19.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22万平方米,是国家绿色文明学校、国家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文明校园、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现有教职工283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3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秉承“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谨守“静、敬、竞、进”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务实、进取、创新”的校风。近年来,学校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00年至今,学校共有20余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3500余人被“985”“211”大学录取。

神木市实验中学

神木市实验中学(校本部)位于大柳塔镇河西新城,总占地250亩,总投资8亿元,是神木市唯一一所初高衔接的公立创新型学校,含高中部、初中部和北校区(北校区为原培文·陕西大柳塔第一实验中学),其中校本部高中48个班、初中40个班,可容纳学生4500名。现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省级劳动模范1人,特级教师2人,金牌奥赛教练3人,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26人。学校按照全国一流标准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融合中外先进理念育人”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神木实验学校位于西沙街道铧阳路,是由市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以“教育主导、体制创新、自主管理、公益办学”为原则,联合打造的一所十五年制教育创新旗舰型领航学校。现有教职工241人,其中专任教师221人,硕士学历占比16%,在校学生3156人。学校秉承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以“人·爱·创新”为核心价值,致力于培养“守正创新、求真尚美”的家国栋梁。

神木市第六小学始建于1997年,位于麟州街道人民路北侧,校园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现有81个教学班,4100多名学生,240多名教职工,是神木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市直属小学。学校本着“传承经典、塑造人格、打造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等中省市荣誉200多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神木市第二幼儿园位于迎宾路街道麟州街南段,占地面积约6667平方米,现有17个专用功能部室,开设24个班,教职工100余名,幼儿800名,是陕西省级示范幼儿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和陕西省幼小衔接实验试点园。秉承“用爱养育、用心教育、真诚和谐”的办园宗旨,围绕“太阳花”文化和“三爱”园风,以太阳花课程体系为延伸,促进保教内涵健康发展,打造绿色生态、阳光童趣、自信成长的高品质幼儿园。

医疗卫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公立医院阵营不断壮大,神木市医院成功创建全省首家县级三乙医院,神木市中医医院和大柳塔试验区人民医院完成改制,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肿瘤诊疗等“六大中心”建设完成并启用,联合北京协和医院、西交大一附院开展过敏性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和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检验结果互认。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高标准新建市医院、疾控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妇幼保健院,补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全市智慧医疗、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总结全国多地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先进经验,将全市26个公立医疗机构组合成神木市医共体总院,实行医共体总院内行政、人事、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实现了上级技术帮扶下级、下级接收下转病人,用远程会诊代替群众跑腿、用资源下沉拉近医患关系。逐步建立以医共体总院为统领、民营医院为补充,神木市医院为中心,锦界和大保当、贺家川、大柳塔、西沙为副中心的“一主四副”医疗格局。2021年建成了航空急救体系,实现了陆空急救闭环转运。

神木市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与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19年新增滨河新区院区、东院区,三院区总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990张、科室65。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536,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72,其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199(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66)。医院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等建立了长期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业务项目不断增加,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信赖。

社会保障

积极顺应老龄化趋势,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全市建成养老机构413家,设置养老床位7421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100张。积极推进镇街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互助幸福院全覆盖。坚持把就业当作重要民生工程,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开设公益性岗位、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等政策,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88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51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4人次,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2.8%。加快建设一万套保障性住房,帮助城镇低收入群体实现幸福安居梦。

西大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位于麟州街凯歌楼旁,占地面积230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56平方米,建设有休息室、医疗保健室、心理疏导室、康复训练室等,配备安防、消防、无障碍通道等服务设施。按照“日间入托,晚间回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组建专业养老服务队伍,满足日托老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需求。

神木市社会综合福利院(神木市救助管理站)于1998年建成,1999年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一所集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管理站为一体的综合性福利机构。主要承担市域内“三无”人员供养、弃婴和孤儿保教、孤老短期疗养、残疾人托养,为全市公益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神木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神木市中心敬老院)下设西沙院区和乔岔滩院区。西沙院区于20108月正式运行,是神木市第一所公办养老机构,总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主要收养全市特困供养对象,现有在院老人125人,工作人员73名;乔岔滩院区地处高家堡镇乔岔滩村,占地面积5742.58平方米,建筑面积4188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承担中南部镇特困供养对象的集中供养,可供120名老人入住。全院按照养老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套设施齐全,院内设有休闲、健身广场,采用无障碍设计,极大地满足老人的生活、娱乐需求,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生活乐园。

神木西沙康养中心位于西沙街道幸福家园小区门口,投资3700万元,占地面积约6667平方米,设置养老服务床位108张。康养中心内设淋浴房、洗衣房、阅览室、保健室、棋牌室、康复训练室、护理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中心以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的模式运营,拥有舒适的康养环境和先进的康养设备,配有专业的医、护、康、养团队,是一所集医养结合、康复疗养、功能锻炼为一体的中高端型养老机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