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
神木发展强劲,前景广阔。历史把资源留给了神木,神木正在改变着资源利用的历史。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实际,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按照深入实施“136”发展战略,以加快建设“黄河‘几字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为目标,深入推进“一产革新发展、二产高新发展、三产创新发展”三大战略,实现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依托地理优势,革新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依托资源优势,高新发展清洁能源和高端煤化工产业;依托人文优势,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优化产业布局,释放经济活力,神木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阔步前行!
一产革新发展
神木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期,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正在逐步改变。近年来,全市突出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思想变革,走出一条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之路。坚持“农业富民”发展理念,按照“建园区、育龙头、创品牌”工作总思路,持续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国香神木”“石峁农香”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不断壮大,“神木黑豆”“神木小米”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誉为“中国黑豆之乡”。推广“企业+村集体+脱贫户”“合作社+村集体+脱贫户”等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290元,连续10年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3.7万亩,总产量23.7万吨,农业总产值突破53.8亿元。
乡村振兴:神木市坚持以“千万工程”统领乡村振兴工作全局,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围绕“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工作重点,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促成90个村与88家企业结对,落地62个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多渠道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00个村年平均收入增加8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全面消除了“薄弱村”。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培育等工作,全面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打造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6个。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了以牛羊养殖、草菜轮作为主的北部风沙草滩区种养循环生态型功能区;以小杂粮、中药材为主的中部丘陵区优势产业特色型功能区;以红枣、山地苹果为主的南部沿黄区特色林果经济优化型功能区;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为主的城市近郊农业融合型功能区4大产业布局,构建以“玉米、小杂粮、肉牛肉羊”为主导,以“特色林果、马铃薯、设施蔬菜、中药材、渔业、奶业”为特色的“3主6特”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神木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为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围绕“产业、生产、经营”三大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在“农产品品牌营销、放心食材物流配送、土地生态修复治理、设施农业投资建设、高新农业成果转化”等五大功能板块持续发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神木农高区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为市属国有独资企业。规划总面积为1730平方公里,分核心区、示范区和产业拓展区三个部分,核心区形成了农业科技创新功能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功能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与推广功能区、农业科技培训与科普教育功能区、农业休闲与观光功能区“五大功能区”,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示范区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主导,果蔬种植、草饲畜牧业、功能性植物种植协调发展,集中建设神木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产业拓展区以发展智慧气象、智慧物流、生态修复治理为抓手,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高区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亦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产高新发展
神木依托独特的煤炭资源优势,着眼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进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双重任务,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煤炭生产消费转型升级,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立足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积极引进世界一流企业和高新技术,构建起了煤转电、煤电载能、煤化工、煤基新型材料等全产业链。国能、延长、陕煤、陕投等大型国有企业在神木持续发展壮大,地企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零碳半导体、空列轨道交通制造、泰合利华柔性显示材料等一批科技转型项目顺利推进,无人机测试、夜航转场等低空经济新业态加速培育,推动“两链”融合不断走深走实。园区改革持续推进,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神木市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五个一体化”建设全面实施,为全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024年,全市生产原煤3.43亿吨、兰炭2672.97万吨、精甲醇101.8万吨、电石168.53万吨、水泥318.02万吨、玻璃835.22万重量箱,发电603.44亿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90.43亿元。
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9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与神木市锦界工业园区并轨运行。高新区位于神木市区西南35公里处,地处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呼包鄂榆城市群和陕甘宁蒙晋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0平方公里,是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紧紧围绕“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先后引进项目132个,总投资2185亿元,建成92个。形成了清洁煤电、煤炭分质清洁利用、高性能树脂、精细化工、新材料、现代载能、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涌现出国能锦能、陕煤北元集团、陕投金泰氯碱、榆能精益化工、东风镁业等一批业内标杆企业,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定位进一步突显。2024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60亿元,上缴税收7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
兰炭产业特色园区成立于2019年,位于神木市区北37公里处,由原柠条塔工业园区、燕家塔工业园区、上榆树峁工业集中区重组而成,规划总面积38.23平方公里。按照“专业化生产、集约化布局、一体化建设、智慧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循环型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和便利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目标建成国家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转化的重点区域、煤炭分级分质多联产综合利用示范园区、低阶煤清洁高效转化示范基地和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现有入驻企业197户,其中规上企业95户,规下企业102户。2024年,园区兰炭产量达1650.63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572.02亿元,完成税收42.5亿元。
神木市产业园区位于市区西北5公里处,规划控制面积11.88平方公里,与主城区、滨河新区共同组成新的经济圈,是神木市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城融合典范区,是神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也是城市居民就业的保障区。产业园区以“一中心、五组团”为发展总思路,即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辐射,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生产制造、健康产业、绿色建材、现代服务业五大组团。现有建成投产企业62户,在建企业17户。202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约42.2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约42.06亿元,上交税收约6.5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5.26亿元。
神木兰炭是利用神府煤田优质侏罗纪精煤低温干馏生产的一种炭素材料,具有高比电阻、高固定碳、高化学活性、多比表面积及特低硫、特低灰、特低磷等特性,广泛用于铁合金、电石、炼铁、发电、气化以及民用清洁燃料等领域。2012年,“神木兰炭”成为我国第二个工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2015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将兰炭确定为洁净煤予以推广。2024年,全市生产兰炭2672.97万吨,产值298.81亿元。
神木市兰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兴榆兰炭等七家兰炭企业与神木市国资集团联合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致力于引领、服务神木市兰炭企业向规模化、绿色化、高品质化、精细化发展,经营范围涉及煤炭、兰炭、兰炭型煤、煤焦油及其配套项目生产等,形成可就地转化原煤800万吨、年产兰炭500万吨、低温煤焦油50万吨、煤气5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陕西神木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隶属于神木市政府的国有控股企业,注册资本金为17.8亿元,现有子分公司10家,参股公司13家,主要从事煤炭开采、销售,生态环境治理及电力、铁路、煤化工项目投资。公司依托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优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契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多元化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综合实力位居陕西省前列的现代化综合能源企业集团。
三产创新发展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领,辐射带动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大提升,推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业,聚焦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深挖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抢抓文化旅游提速升级重大机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增强“神奇神木·神秘神往”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创新发展现代金融业,以金融为支撑点,着力发挥国资集团引领带动作用,创新金融投融资体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业,高标准打造神木西站物流园,高起点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商贸零售业,实现经营业态多样化、营销手段现代化。创新发展休闲娱乐业,打造了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碧麟湾等本土特色休闲娱乐品牌。2024年,神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79.9亿元。
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强市。近年来,我市实施了文旅产业“建设年、提升年、发展年”三年行动,围绕主客共享,深化文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目前全市共有文旅企业438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7个。2024年接待游客量1005万人次,文旅综合收益达30亿元。
神木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为市属国有独资企业,是市委、市政府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全力打造的一个以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集团公司秉承“创造美好生活”的企业宗旨,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神木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精心孵化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全面加强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宣传,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全市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努力将神木打造成为西北知名旅游目的地,让更多的人走进神木——“感知神木、感受神奇”。
神木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注册成立,为市属国有独资企业,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平台。集团公司秉承“当好神木文化底蕴的培育者、文化产业的建设者和文化事业的宣传者”的发展理念,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真正使文化产业成为神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现代金融业
神木市持续推进投融资改革,逐渐形成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的现代金融业体系。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支持作用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底,担保余额77172.4万元。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北元集团登陆主板上市,德林荣泽和恒凯新能源上市挂牌工作有序推进,国资集团发行公司债券30亿元。神木市1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成功设立,各类产业基金加快设立,基金招商成为招商引资重要抓手,基金赋能产业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截至2024年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营业网点106个,证券公司2家,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85.7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79.91亿元。
神木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原神木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通过整体改制,整合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而设立的紧密型管理集团公司,为市政府直属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40亿元,拥有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及参股公司21家,信用评级AA+。目前,集团总资产784亿元,净资产536亿元,累计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90亿元。
现代物流业
为推动神木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新兴产业提速扩量,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迈向高端化,建设成立了神木西站物流园区,努力打造神木综合现代物流服务基地。全力打造行业一流、高度自动化、高效率的现代化煤炭集运站,不断增强煤炭运销能力,助力煤炭企业快速发展。
西站综合物流园区位于锦界镇,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毗邻包西铁路,区域物流优势明显,净空条件优越,发展低空经济前景广阔。园区以现代大宗物流、低空经济产业为主导,协同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按照“功能明确、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形成铁路物流港、航空运输港、公铁联运板块、商贸物流加工板块、通航运维产业板块、综合保税服务板块、配套服务核心区、客运服务区的“两港、四板块、两区”产业空间布局。开通北京、大同2条短途运输航线,32户企业入驻低空经济产业园开展无人机测试、夜航转场等业务,龙昊航校业务量位居西部地区CCAR-141部航校第一,低空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依托神朔、包西等铁路运输线路,市域内建成神木北站、伟华、朱盖塔、秦峰、石窑店、红杉、燕家塔等各类规模煤炭集运站30个,年运载量达1.64亿吨,全市煤炭运输销售能力大幅提升,极大促进煤炭企业生产和发展。
休闲娱乐业
高质量提升文旅配套功能,夯实文化旅游发展基础,提高游客消费品质,推动休闲娱乐业向高品质发展,打造了红碱淖、高家堡、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等一批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的综合性服务景区。深入挖掘神木传统风味菜肴,依托本土食材和特色手艺,推出一批深受游客欢迎的地方特色美食,发扬和传播神木传统饮食文化,打造神木特色餐饮亮点。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有限公司位于市区东南6公里处,占地面积133.33万平方米,是一个立足农村,依托农业,以文统游,以游养文,全面展示陕北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主要经营项目有民俗特色餐厅、美食一条街、文化艺术中心、民俗文化展示区、窑洞宾馆、农家小院群落、农耕文化体验区、绿色有机果蔬区、室外游乐区、亲水康体区、珍禽养殖区等。
碧麟湾景区位于迎宾路街道,距市区10公里,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占地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已开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33万平方米。景区将人文历史、乡村文化、仿古建筑、特色餐饮以及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有机相融,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研学拓展、餐饮游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景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