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期
神木:抓项目扩投资 夯实发展“硬支撑”
2025年,神木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要、实干为先,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核心引擎,全力以赴抓项目、千方百计扩投资,凝心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硬支撑”。上半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同比增长5.5%;规上工业总产值1073.25亿元,增加值增长8%;完成固投191.6亿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47.5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58亿元,增长22.2%。
一、高起点谋划,绘就项目发展“路线图”
聚焦产业升级精准发力。深入研究产业链图谱,精准策划延链补链项目,安排榆能环氧树脂一体化、镁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天元煤焦油加氢等高端能化项目15个,国能40万千瓦风电等新能源项目13个,旭华电缆制造等装备制造项目7个,加速构建多能融合发展体系。紧扣城市功能前瞻布局。实施337锦界过境、338中鸡过境、李家阴湾至花石崖公路等45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东山路以东、环城南路、水龙旧村等片区棚改,新建改建铧山大桥、永兴南桥、供热管网等市政项目180个,即将建成李家阴湾九年制学校、李家阴湾幼儿园、市医院等46个社会民生项目,以工匠精神建品质城市、宜居城市、韧性城市。强化项目储备滚动接续。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严格落实“四个一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提前谋划储备多元耦合制氢一体化等7个省级重点项目、超纯金刚石等40个榆林市级重点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159个神木本级重点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链,聚焦中省政策导向、研判未来趋势脉络,从项目到规划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84个,总投资3544亿元,为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效率推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实行领导包抓。对省市重点项目、年度重大工程,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抓责任制。主要领导协调调度,分管领导全程跟进,责任部门具体落实,及时破解堵点难点。强化要素协同。建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清单,实行要素保障单位“一周一联审”工作机制,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需求。上半年,共获批土地指标2826.69亩、林地指标850公顷、能耗指标24.8万吨标煤、取水指标357.14万立方米,51个省市重点项目共涉及746审批事项,已办结672项,办结率90.1%。实施挂图作战。制定详细的项目推进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对滞后项目挂牌督办,确保项目按计划节点高效推进。目前,3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32个,开复工率91.4%,完成年度投资84.72亿元、完成率53.59%;4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年度投资11.97亿元、完成率46.3%,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三、高质量招引,注入投资增长“源动力”
突出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绘制招商地图,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开展靶向招商、填空招商。赴西安、河南、江苏等地开展招商活动30余次,成功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357.2亿元。1-5月,省外到位资金53.8亿元,到位率97.8%;省内到位资金38.6亿元,到位率110%。强化营商环境吸引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神速办”政务服务品牌,编制17项“一件事”工作方案,创新“五联协同”工作模式,有效缩短审批周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解决企业用工、融资、市场开拓等实际困难,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四、高水平争资,激活发展动能“强引擎”
精准把握政策风向。组建政策研究专班,实时跟踪分析国家部委、省级厅局政策动态、投资方向和申报指南,牢牢把握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发行等政策机遇。做深做透项目前期。对拟申报项目,扎实做好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投资评审、绩效评估等基础工作,确保项目论证充分、方案成熟、要件齐全,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可信度”,让上级部门“愿意给、放心给”。畅通高效沟通渠道。变“坐等审批”为“主动上门”,市级领导带队,常态化进京赴省到市,主动向上级发改、财政等部门汇报衔接。上半年,共争取各类资金18.61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文化传承服务中心等两批次9个项目发行专项债券资金7.3亿元,第三批12个项目已上报审核,拟发行债券资金18亿元;毛乌素沙地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5个项目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9亿元;产业园区南环路延伸段工程等10个项目发行一般债券资金1.72亿元,另有23个项目获得中省市资金支持7.9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