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 正文

2021年神木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1年,神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来陕来榆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沉着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面落实中省和榆林市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48.18亿元,占榆林市总量的34%,占陕西省总量的6.2%,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榆林市1个百分点,高于陕西省2.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75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493.42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28.01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为1.45:80.80:17.75

一、农业生产基本平稳,畜牧经济增长有力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18亿元,同比增长5.4%,农、林、牧、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1.1%、14.9%、11.0%、2.6%、5.7%,其中畜牧业产值占比39.72%,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4.8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0%。

二、工业生产高效运行,企业效益持续提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02.65亿元(含榆林市反馈),同比增长63.2%,其中神木市本级337户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3234.27亿元,增长64.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208.80亿元,增长69.2%,产销率为99.2%。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对GDP的贡献率为69.13%,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中,生产原煤30993万吨,增长7.4%,发电量480.98亿度,增长14.6%,焦炭2139.79万吨,下降20.1%,洗煤2087.06万吨,下降30.1%,初级形态塑料192.24万吨,增长1.6%,精甲醇63.54万吨,下降14.6%,金属镁6.09万吨,下降19.9%,铁合金33.35万吨,增长4.6%,电石176.94万吨,下降8.3%,水泥270.78万吨,下降44.2%,平板玻璃757.38万重量箱,增长3.9%,乙烯32.93万吨,增长10.7%。

全年33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67.26亿元,增长72.0%;税金总额447.97亿元,增长96.8%;利润总额1129.94亿元,增长149.3%。

三、服务业稳步恢复,交通运输拉动明显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13.2%、12.7%、38.9%、6.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43.68%,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回升,重点领域投资回暖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0.6%,较1-11月回升4.7个百分点,降幅自10月份以来持续收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7.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8%。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下降17.8%,较1-11月回升4.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下降8.9%);民间投资下降37.5%,较1-11月回升5.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4.2%,较1-11月回升4.3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规模扩大,限上消费稳定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1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1.65亿元,增长4.9%。限额以上单位中,批发业销售额增长57.7%,零售业销售额增长6.5%,住宿业营业额增长4.8%,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5%。

六、财政收入创新高,税收收入较快增长

全年财政总收入507.31亿元,同比增长68.3%;地方财政收入131.04亿元,增长43.0%,其中税收收入114亿元,增长49.3%,非税收收入17.04亿元,增长11.6%。地方财政支出133.67亿元,增长7.3%。

七、金融运行保持稳健,存贷款持续增加

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9.31亿元,同比增长24.0%,较年初增加327.1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871.62亿元,较年初增加108.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4.80亿元,同比增长12.8%,较年初增加75.2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72.85亿元,较年初增加5.5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591.95亿元,较年初增加69.72亿元。

回顾这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重大考验,神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较好地实现了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