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信息 / 决算公开 / 2017年财政决算公开目录 / 正文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关于2017年部门决算说明

神石管发〔2018〕99号

一、部门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中、省、市文物部门方针、政策、法规,开展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作。

(2)严格按照《石峁遗址保护规划》和《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对石峁遗址进行发掘保护、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开发利用。

(3)为石峁遗址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服务。

(4)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保障。

(5)为游客参观做好接待服务工作。

(6)完成市委、市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2017年度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2017年,管理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文物等有关部门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密切联系文广局、高家堡镇等指导和协作单位,从长远发展谋划,从当前现状入手,在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奋力拼搏,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2017年度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职责履行情况。

1、加强石峁遗址保护。经过2年多时间的奔走呼吁和调研论证,《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经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陕西省首部古城址保护条例。《条例》夯实了四级政府的责任,规定了禁止行为,规范了展示利用,设定了处罚法则,为石峁遗址提供了更贴近实际情况的专有法律保护。《条例》出台后,管理处积极开展了宣传贯彻落实活动,特别是针对遗址内村组群众、高家堡镇驻地单位、全市文物保护执法单位开展了重点宣传,使文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条例》施行后,管理处完善文保执法巡查机制,增设群众文保员,细化巡查区域,依法制止了6起破坏遗址行为、强制清除了抢栽抢种苗木16万株,有效遏制了炸山取石、挖山取土、违规修建、抢栽抢种等破坏遗址的行为。按照“预防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了防汛应急抢险方案和遗址越冬保护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暴雨暴雪和洪涝灾害对遗址的破坏。培训了防汛抢险队伍,成立了文保志愿者服务队,提高了防汛抢险能力,保障遗址安全度汛。

2、保障考古工作进度。积极争取省级资金887万元,用于遗址抢险、文物展陈和考古协作,有效缓解了文保资金短缺的压力;积极启动移民搬迁征地工作,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市政府出台了石峁遗址保护区移民征迁补偿有关问题会议纪要。在此基础上,积极与村组协商征地工作,已与部分村组达成征地意向,由管理处申报土地平整项目和道路加固工程来改善石峁村农业生产和交通出行条件,实现遗址保护与村组发展互动共赢的目标。为了不影响考古发掘进度,与8户村民租用土地28亩,保障全年考古发掘用地;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解决考古用水、电、通讯、网络、道路问题,改善考古发掘基础设施条件。

3、提升参观服务水平。在外东门启动考古工作大棚建设的同时,管理处积极开展参观收费前期工作,组织人员外出考察调研统万城、红石峡、镇北台等收费管理模式,完成了收费成本测算。积极开展遗址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精心实施外东门工作站提升晋档,通过增设景观大门,艺术铺装院落、改造多媒体室、接待室、卫生间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参观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工作人员赴陕西历史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实地考察学习,参观接待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出色的完成了全年350批5660多人次的公务考察调研接待和2万人次的游客参观接待。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固定资产完成情况。2017年市上给管理处下达固定资产投资任务7740万元,后经发改局调整为6740万元,实际完成7353万元,完成率达109%。

2、石峁遗址博物馆工程、石峁遗址保护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博物馆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审查,预算编制和审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提前开展展陈设计。博物馆主体建筑用地征地完成,地表附着物已清理完毕,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即将进行招标工作,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元。保护工程共含6个子项目,一是临时考古工作大棚:外东门临时考古工作大棚完成投资约17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是皇城台围栏项目,目前已完成施工和验收。三是皇城台南侧护墙抢救保护工程施工完成,正在组织验收。四是安防工程,组建了太阳能无线监控传输系统,增设了5套太阳能无线监控摄像系统,维修了24个高清摄像头,遗址重点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五是界桩界碑,保护区界碑界桩安装完成。六是停车场及附属设施,移动公厕招标完成,外东门工作站院内停车场已完工。

3、前期项目完成情况。通过积极争取,计划实施的6个前期项目全部列入第二批项目盘子。石峁遗址生产道路加固及保护工程前期全部完成,提前完成招标。外环旅游线路工可研编制完成并通过初评。石峁遗址三维建模、植被调查、水土保持规划(包含洪水冲沟分布及对文物的影响评估报告、遗址防洪减灾、排水专项规划)、宣传片及讲解片拍摄等前期项目已完成,正在开展评审验收。

4、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工作,9月份与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合同,开始进行申遗预备名单、提名文件、保护管理规划和优先行动计划等文本的编制工作。为了加强申遗工作的组织领导,12月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神木市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申遗工作。积极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完成了《项目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和《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等规划文本编制,于12月份成功进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5、精准扶贫工作。为了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充实扶贫工作力量,在科级领导包抓贫困户的基础上,管理处主动申请将8名年轻干部确定为扶贫责任人,每人包抓1户贫困户。按照中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全体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认真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详细填写“四书一簿”,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定期入户走访,按时完成帮扶任务。全年累计进村入户走访300余次,争取资金8万元帮助3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2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协调推动石峁村3户贫困户入股村集体企业酱醋厂。在争取上级政策帮扶的同时,管理处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文保扶贫工作,将5名具备工作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聘为群众文保员,委托1户贫困户开展地表保护植物地椒草培育。通过帮扶责任人的引导教育和争取政策支持,改变了贫困户 “等靠要”的思想,实现了由“输血式”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三)党建工作任务。

1、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安排部署,管理处及时召开党支部委员会和干部会,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是全面开展学习活动。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召开专题学习会,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准确领会十九大精神,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十九大专题轮训班,把十九大精神学深学透,组织管理处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领导干部学习笔记字数累计达15万字,撰写心得体会15篇。二是全面开展宣传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遗址保护范围内村组、帮扶贫困户家中,开展宣讲活动,让在村居住的群众和贫困户全面领会了十九大精神。结合《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宣贯演出活动,管理处干部职工现场进行了十九大会议精神宣讲,让干部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治建设,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党支部的领导,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类组织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约谈提醒,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早提醒、早纠正,以此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2、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领导干部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神木大讲堂”、党员远程教育平台、集体学习和自学等方式,保证学习教育全覆盖。加强党员干部管理,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每一名副科以上领导结合分管工作,认真撰写课件带头讲党课。积极做好党员信息核查和党费收缴工作,开展评选标杆党员活动,树立标杆党员,引导党员干部争做合格党员。积极践行党员公开承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精心打造党建活动室和远程教育站点,保障党建活动有阵地,党员活动有场所。

3、贯彻落实“五新”战略。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战略任务,管理处按照神木市委、市政府《神木市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实现“四大目标”实施方案》工作重点,积极推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管理处积极努力下,工作有了重大突破,12月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石峁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

4、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努力完成追赶超越。积极开展解放思想、追赶超越大讨论,通过外出考察调研,结合石峁遗址所处的时代、长远目标任务,经集体讨论最终确定“南追浙江良渚,东超山西陶寺”目标。在完成追赶超越任务过程中,充分运用三项机制,以激励为杠杆,发挥导向作用。将2名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推荐为副科级后备干部,将1名工作突出的研究生交流到镇政府担任包村干部进行锻炼。通过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提振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大大激发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追赶超越营造了创业干事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创优工作

管理处除了完成各项对标任务,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优工作。

1、快速推进遗址保护立法。在省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经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创造了两个纪录。一是立项速度最快。省人大每年仅仅出台5部法律,很多法律提案多次提交都不能通过立项,《条例》一次提案就通过省人大立项。二是立法程序用时最短。一部法律从立项到公布一般用时五至七年,《条例》仅仅用时两年半,是目前省人大出台用时最短的条例。

2、探索开展文保技术研究。石峁遗址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没有先例可循,全靠摸索。在无文保技术研究机构和文保技术研究人员的情况下,管理处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开展无机改性土防水技术研究。将黄土、水泥、白灰、料礓石粉、调剂料按特定比例混合制成无机改性土,用于保护遗址的夯土台和墙体,能有效抵御雨水冲刷和积水渗漏。二是开展纴木防腐技术研究,采用民间传统技术,利用麻布包裹麻绳缠绕外露的纴木,隔绝纴木与空气的直接接触,能有效防止纴木的腐化。三是积极联系文保单位、科研院所和文保专家,为石峁遗址文物保护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尝试开展冻融、盐化等多项试验。

3、精心举办主题活动。一是举办考古专题项目汇报会。管理处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17年8月24日至25日在神木市召开了“区域文明化进程—国家文物局考古专题项目汇报会”。此次会议为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为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事项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与宣传平台。二是举办了石峁玉器图片展和石峁摄影大赛,参加了西洽会和秦陵博物院举办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文艺汇演,多角度的进行旅游推广宣传,提高石峁遗址的知名度。三是创办了石峁遗址官方网站、公众号,定期更新内容,利用新媒体将石峁遗址考古最新成果、最新发展动态全方位展示出去,扩大石峁遗址的影响力。

4、积极启动石峁文化研究。充分利用考古发掘成果,开展一系列石峁文化研究。在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下,7月份在中国文物信息网发表了《石峁遗址:2016年考古纪事》、在考古杂志第7期发表了《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陕西神木县石峁城址皇城台地点》,10月份在中国国家地理第10期发表了《根系黄河 在黄河畔找寻中国文明的主干》系列文章,引起了考古界高度关注。管理处还启动期刊试编1期、简报编写15期,在神木市范围内受到相关单位部门好评。初步开始石峁文创产品研究开发的探索工作。

5、全面开展五大课题研究。围绕榆林市十大战略问题研究,结合石峁遗址所处的行业类别、当前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目标,管理处分别从申遗、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遗址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5A级景区建设、人文考古及文化输出等五方面开展5大课题研究工作。每个课题组建一个班子,由科级领导及科室负责人牵头,五名研究生具体负责起草,其他工作人员协助,边干边调研、边工作边解放思想。从6月份开始至12月份,先后完成了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5A级景区、遗址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人文考古及文化输出等5篇高质量的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为石峁遗址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5A级景区奠定了基础。

6、创优工作。2017年1月份,皇城台遗迹被中国社科院评选为“2016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3月份,石峁遗址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评选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11月份,石峁遗址被陕西省文物局评选为第一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12月份,石峁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三、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从决算单位构成看,本部门的部门决算包括部门本级决算。

四、部门人员情况说明

本单位属全额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核定编制人数30人,截止2017年底实际上卡10名;协管员1名。

五、部门决算收支情况说明

(一)2017年度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1、本年度收入支出总休情况

(1)2017年度本年收入合计765.92万元,较上年增加 279.60万元,主要原因是随着石峁遗址机构的完善、人员增加、考古发掘现场的扩大,文物保护的范围和力度逐年增加等。

(2)2017年度本年支出合计901.80万元,比上年增加617.43万元,原因同上。

2、本年度收入构成情况

2017年本年收入合计765.9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765.92万元,占总收入的100%,均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3、本年支出构成情况

2017年本年支出合计901.8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03.19万元,是为了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占总支出的11.44%;项目支出798.62万元,是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预算支出之外,财政预算专项安排的支出。我处主要包括文物保护等专项业务支出,占总支出的88.56%。

图片1.png

(二)2017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1、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总体情况

2017年财政拨款收入765.92万元,较上年增加 279.60万元,主要原因是随着石峁遗址机构的完善、人员增加、考古发掘现场的扩大,文物保护的范围和力度逐年增加等。

2017年财政拨款支出合计901.80万元,比上年增加617.43万元,原因同上。

2、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901.80万元,按支出功能科目分,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9.4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08.49万元、农林水支出0.05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5.7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07万元(主要是单位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3、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

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103.1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84.76万元,公用经费18.43万元,用于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需要。

4、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本部门无政府性基金决算收支,并已公开空表。

5、国有资本经营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本部门无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拨款收支。

(三)2017年度“三公”经费、培训费及会议费支出情况说明

1、“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2.9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0万元,公务接待费2.9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2017年度“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增加了2.99万元,增长100%,其中:公务接待费增加2.99万元,增长100%,主要是本部门为新成立单位。

因公出国(境)团组情况:2017年全年本部门未发生因公出国(境)团组情况。

公务用车购置及保有情况:本部门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7年全年无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公务接待费:2017年度公务接待累计59批次,780人次、经费总额2.99万元。主要接待上级及相关部门项目考察、交流、调研等接待任务发生的费用。

2、培训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培训费支出1.59万元,主要是对石峁遗址的讲解培训支出,比上年增加1.59万元,增长100%,主要是石峁遗址机构的完善、人员讲解培训的次数增加。

3、会议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会议费支出14.03万元,主要是大型的国家级及世界级的考古学术研讨会会议支出,比上年减少32.52万元,降低69.86%,主要是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会议次数及规模。

六、2017年度部门绩效管理情况说明

2017年本部门对专项业务经费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765.92万元。

七、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本部门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无机关运行经费。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7年本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共349.52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类支出195.09万元、政府采购服务类支出38.08万元、政府采购工程类支出116.35万元。

(三)国有资产占用及购置情况说明

截至2017年末,本部门有两辆工具车;无单价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无单价10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2017年当年购置两辆工具车;无购置单价50万元以上的设备、单价10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

八、专业名词解释

1、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2、项目支出:指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3、“三公”经费:指部门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

4.文物保护:指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叫做文物保护。

附件: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关于2017年部门决算表.xlsx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

201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