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会议安排,我就神木市水利局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报告如下:
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水利水保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神木市采砂规划》、《窟野河综合治理规划》,积极储备了滨河新区西侧山洪沟及排洪渠综合治理等13个前期项目。有效推进了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窟野河防洪治理工程、智慧水利信息平台等14个基础项目建设,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水利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安全第一,全力抢险,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在汛期加强了应急值守,密切注视雨水情,及时预报预警。举办了针对镇村两级约600余人参加的两期山洪灾害防御培训会,全年新建自动雨量站29个,新建河道自动水位流量站15处,及时升级完善了视频会商系统。并成功应对三轮强降雨天气。2018年安排两批水毁修复资金1600多万元,共计完成修复水毁水利设施237处。
三、水利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18年继续对包抓的贫困村——马镇五星村派出工作队,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了该村脱贫退出。全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全年共计投资5532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66处。为19个贫困村安装智能型消毒器1183套,解决了饮用水水源细菌等指标严重超标的问题。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组对我市2018年19个贫困村、1112户退出贫困户饮水安全水质、水量和取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进行核查认定,经认定,我市2018年计划退出19个贫困村、1112户贫困户饮水安全全部达标。
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进。先后召开了全市河长制湖长制专题工作会和河长制湖长制推进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任务,扛死了各级河湖长责任,完成了主要河流“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编制,持续加强河道管理,积极配合省市河长办和陕西河务局彻底整治了我市沿黄采砂户乱采行为,采砂整治过程中共动用30吨以上吊车128台班,半挂车96车次。集中封存采砂船只64条,共拆除彩钢房68间,砖混房5间,清理复平采砂点29处,清运砂子17万方。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年河湖水质进一步好转,国控断面水质达标。
五、水政执法工作持续加强。践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税1.62亿元,水土保持补偿费883.54万元,全年共依法设置排污口2处,审批许可37件,下发督查意见、限期整改意见40份,立案查处了13起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取缔非法采砂户6户,打击非法采砂行为8起,共计收缴罚款38.6万元。2018年全市用水总量为1.58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6.1%。全面完成了榆林市政府下达的水资源控制指标考核。
六、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党建不断加强,管党治党实效得到提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持续推动“模范机关”建设,水利信访、宣传科教、行业扫黑除恶工作成果丰硕,离退休干部、工青妇、后勤保障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9年工作安排情况
一、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开展一云渠污染源治理——王家畔提水泵站建设等13个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1.2亿元,治理河流2.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新修和维修加固淤地坝20座,解决和改善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二、打好水利脱贫攻坚战。提升农村供水能力。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确保年度667户1403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标。全年计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9处,解决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继续加大脱贫攻坚队伍建设,水利驻村工作队不撤、经费不减,投资要加强,监督三个软弱涣散村工作队履职尽责,督促各帮扶责任人,切实履行帮扶责任,为2020年全市整体脱贫贡献水利力量。
三、打好河湖管理攻坚战。以推动河长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为目标,全面监管“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进一步落实市镇“两级”河(湖)长责任,督促村级巡河员履职尽责,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名录体系、规划体系、方案体系、施策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建设,编制“一河(湖)一档”,严管水域、维护水岸、执行水法,强化河(湖)专项执法检查,坚决制止河道无序开发和人为设障行为,以“清四乱”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打造基本干净、整洁的河湖。
四、打好水生态修复攻坚战。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推进窟野河和红碱淖生态修复和水体环境管控。加快瑶镇、采兔沟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移民搬迁、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红碱淖内蒙补水的长效机制,依托重大水利工程、河湖自然资源和库渠人工设施,鼓励建设亲近自然水生态景观。全年争取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1处,创建市级水利风景区2处。狠抓水土保持治理。实施红碱淖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平方公里。
五、在工程管护监管上提档升级。在抓好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监管的同时,以点多面广的中小水库、淤地坝、农村饮水等工程为重点,严格落实水库、淤地坝“三个责任人”,加大对工程安全规范运行的监管。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压实项目法人、参建各方和项目主管部门责任,强化对工程各环节的监管,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健全水利市场监管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动态化监管模式,引导水利建设市场良性发展。
六、在依法治水管水上提档升级。依法履行行政职能,加快行政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大日常执法巡查和现场执法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和集中整治活动,活动要有时限,有成果,有成效。积极开展水事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完善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和应急预案。健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并将此纳入单位年终考评,推进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
七、在信息监测监管上提档升级。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平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力度,充分应用智慧水利信息平台、天地一体化监管等平台,应用近两年来水利行业配备的河湖长制信息系统、农村饮水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监管系统、水保监测V4.0等系统,及时更新观念,适应新时代水利信息化,解决操作盲区和技术难点,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以信息系统便利日常工作,以监测系统强化日常监管,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
八、在节水用水监管上提档升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管控,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控地下水开发利用,开展地下水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启动地下水取水工程登记管理。加强水功能区监管,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和河流源头保护建设。推动节水技术创新,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全面开展节水宣传,大力提倡节水行动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