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2018年专题 / 向人民报告 请人民监督 / 正文
2019年5月24日在神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神木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19年主要工作安排情况的报告

神木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 刘飞丽
来源: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12 08:54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神木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19年工作安排情况报告如下:

2018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8年,行政庭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及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狠抓案件质量与效率。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64件,其中受理行政诉讼案件31件,审结28件,结案率为90.32%;审查非诉执行案件19件,审结19件,结案率为100%。在妥善审理好行政案件的同时,认真办理民商事案件,受理民商事案件512件,审结483件,结案率为94.34%。受理司法救助案件102件,审结102件,结案率为100%。圆满的完成了院党组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我庭也被评为2018年度先进集体。

一、加强行政审判,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人民群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数量也有所上升,2018年受理行政诉讼案件31件,审结28件,结案率为90.32%。在行政审判中始终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通过对行政案件的依法审理,一方面对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为予以支持,为政府职能部门行使职责提供国家强制力后盾,判决驳回诉讼请求7件。另一方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机关予以有效的司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判决撤销行政行为4件。特别是加强对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审理,判决确认不履行行政职责违法1件。延伸司法职能,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或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的案件,及时向党委汇报并通报政府,促进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2018年上诉的行政案件无一件被上级法院改判、发还。

二、加强民事审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针对民事案件当事人相互熟悉的特点,在案件审理时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原则,通过利用调解等各种有利于矛盾彻底消除的方式,促进社会安定,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2018年行政庭调撤率为50.72%;大力提升案件质效,对疑难复杂和证据材料较多的案件,通过庭前会议,进行证据交换和归纳、总结、确认当事人诉讼请求和争议焦点,确保了庭审“有的放矢”,大幅提升庭审效率和案件质量;认真做好案件繁简分流,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办案效率,做到多办案、办好案、快办案,2018年简易程序适用率为96.89%。

三、加强司法救助工作,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在办理好行政、民事案件的同时,司法救助也是行政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每一个司法救助案件的背后都关系一个特困家庭的生活,为做到“应救尽救”,努力强化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彰显法律保护和人文关怀,我庭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要求,对救助案件严格审查,就案件事实、权利侵害、实际困难、救助意愿等情况进行详尽审查,必要时组织调查核实,做到依法、规范、有序。2018年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02件,为特困申请执行人提供司法救助金358.8万元。通过司法救助,我们既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又清理了一批“积压案”,促进了法院工作良性发展,维护了司法权威。

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9年行政庭将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主线,严格规范管理,狠抓案件质效,推进司法公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政法工作、法院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强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党风廉政规定,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使全庭干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实防线。

二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民事审判工作。以提高案件质效为重点,扩大庭审直播的范围和数量,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和判后答疑;加大行政审判协调力度,将协调工作贯穿于行政诉讼各个阶段、各个方位、努力营造全方位、多部门参与协调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通过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参与庭审,有助于发现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稳妥、实质地解决行政争议。

三是进一步加强司法救助工作。严格司法救助审批程序,做到一案一审批,一案一备案,确保让每一分救助资金用到真正需要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司法救助联动机制,积极主动与民政、当地政府和有关机构沟通协调,建立多元救助机制;加强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社会救助和精准扶贫之间的衔接,形成多元化、网络化的救助体系,着力提升救助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