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2015年专题 / 石峁遗址 / 新闻报道 / 正文

第一届“早期聚落与城市文明”学术论坛在神木召开

来源:神木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8-03 15:13

  7月31日——8月2日,第一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在我县圆满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城市起源与演化”,论坛邀请了全国城乡规划、考古、建筑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一起围绕石峁早期聚落遗址的起源、空间形态、规划保护以及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本次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神木县政府协办。 张生平、封杰、郝彦刚、高景林、高振国等县级领导和文广、旅游等相关部门参加此次论坛。  

  8月1日上午,与会人员进行了石峁遗址和高家堡古镇的现场踏勘和调研,对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工作和城址格局进行了生动直观的了解,同时对高家堡古镇的建筑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加深入形象的认识。

 

石峁遗址现场踏勘和调研合影

第一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现场

第一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现场 

第一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现场 

  8月1日下午论坛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李百浩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神木县副县长高景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史怀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卫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与会专家和学者们作专题学术报告,并各抒己见展开学术讨论 

   本次论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进行了题为“石破天惊:石峁遗址考古新发现——兼谈中国早期城防设施的几个问题”的主旨报告;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王月英通过“高家堡古镇的起源与空间形态演进”的专题报告,对高家堡古镇的基本概况、历史沿革、产生背景演进历程,以及古镇的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讲述。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助理张磊,以石峁遗址的保护规划为例,对早期遗址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思考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鹏飞进行了题为“遗珠拾粹——陕西古村落调研成果介绍”的主旨报告。报告基于对陕西古村落深入细致的调研,选取了关中、陕南和陕北地区几个典型的传统村落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侯卫东,作了题为“从地域特色的聚落遗址到保护聚落遗址的地域特色”的专题报告。侯院长认为古代人类在进行居住环境营造的时候,重点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适宜居住的位置,第二是具有安全感的环境。 

   高家堡古镇的起源与空间形态演进过程如何?石峁遗址考古新发现有哪些?石峁这座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城址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有何借鉴意义?石峁遗址和高家堡古镇的考察,尤其是石峁遗址各种神秘的未知为与会专家和学者们带来了震撼式的感受,使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术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和学者们各抒己见,围绕“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的石峁遗址”“石峁遗址的城市意义”两大主题,展开了积极热情的讨论。 

与会专家和学者们各抒己见展开学术讨论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侯卫东说,历史文化遗址应强调保护和展示利用并重。遗址作为一段历史,希望公众都能够认识和欣赏,因此展示是遗址保护目前很提倡的做法。陕西近年来在古建、遗址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实践,重点明确、思路清晰且成绩突出。 

   中国建设报原总编辑冯利芳说,文化遗产开发需要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文化遗产开发需要避免“不搞很穷很破败,搞了又是商业开发、房地产”的尴尬局面,要向“策划、实施”两头发展,进一步深入探索其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西京说,石峁遗址和高家堡古镇在大环境方面具有一致性,可考虑文化旅游产业的统一开发。高家堡古镇基础设施较好、保存较完整,整治基础较好。古遗址的保护可将视野放宽到周围更广大的地域上,保护方法也不必拘泥于传统。公厕、售卖亭等旅游设施最好不要直接设于石峁遗址之上,应保持遗址的自然原貌和山塬环境,强调整体生态景观的保护与建设。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张玉坤说:“从更宏观的地理尺度上研究遗址区域的空间关系,采用新技术深入认识古城格局。将石峁古城置于更大的地理尺度范围内,分析其与外部的联系、可能的交通以及与山、水的关系;可以纵深移动防御措施。可考虑采用红外摄像等高新技术,深入研究遗址的空间格局。现对遗址外部缺乏了解,其保护控制地带应再大一些,需进一步研究。” 

   作为典型的现代城市规划的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谭纵波教授更多地提出一些疑问:首先,对古代人基于何种考虑,进行何种决策在神木建立如此大的城池提出疑问,并期待此问题的答案能尽早浮出水面。其次,谭教授认为现代人追求“以人为本”,一是关注人,二是关注人性。那么,古代人对于人性的关注与现代人又有何区别? 

   陕西省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史怀昱表示:“高家堡作为军事堡垒,其军事意图决定了城外需保存周边大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等。同时,古镇目前最大的威胁是面临衰败、无人防护,已有约四分之一的房屋坍塌,亟需保护历史民居的完整性。” 

   山西省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孟兆国表示,石峁遗址对华夏文明有重要贡献。首先,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特色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石峁遗址对以后的研究和实践有很大启发;其次,城址建设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依山就势、依水而建、择高而居、有机生长,启示现如今的规划需要返璞归真;再次,应从区域整体分析研究遗址的母城、卫星城,分析更大的文化地理背景;最后,如果今后有更重大的发现可考虑申遗,这对于资源型城市神木而言,无疑是转型升级的一大契机,可充分利用石峁价值,并系统考虑周边的古代遗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8月2日,第一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幕。据悉,本次论坛的召开为探究城市起源与发展规律、古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利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城市规划学、考古学、建筑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背景观点的碰撞与融合,更增加了人们揭开石峁遗址神秘面纱、探索古代城市建设的迫切性与积极性。同时,本次论坛将城市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城市规划学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对于“以早期聚落智慧启发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延安市规划局、神木县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延安市规划院、铜川市勘测设计院、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邦城规划顾问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设报、新华社《瞭望》生活周刊等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及青年规划设计师等1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