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2015年专题 / 四城联创专题 / 新闻动态 / 正文

神木九大工程提升“创模”竞争力

来源:神木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9-25 09:16

  自全面开展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以来,神木县立足实际,大力实施九大工程,走出一条颇具神木特色的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之路,使全县天更蓝、水更碧、山更绿、城市更宁静、环境更清洁。

  节能降耗工程。重点在兰炭、电石、水泥、镁合金等行业推行荒煤气发电,在工业园区推行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努力降低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推进工业锅炉(窑炉)改造、能量系统化、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等重点节能工程。2010 年至今,先后有神木恒东、腾远、同得利、恒升、祥荣等12 个荒煤气发电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对应的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 万吨。单位GDP用水量连续3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污染减排工程。重点抓好工程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挖掘减排项目。以落实“结构、工程、管理、科技”四大减排措施为重点,建成火电企业脱销设施31 套、脱硫设施28 套、火电脱硫装机容量达到398.7 万千瓦;建成5 处污水处理厂,关闭小兰炭企业、小砖厂、小火电机组,2011—2014 年,共组织实施减排项目173 项,经榆林市环保局核算确认,共削减二氧化硫2.0979 万吨、化学需氧量0.0666 万吨、氮氧化物2.2443 万吨、氨氮0.0082 万吨。全县兰炭企业、燃煤电厂机组、水泥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均按计划稳步推进。2014 年完成农业污染源综合治理5 户,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4813 台。

  蓝天工程。以治理煤烟污染为重点,开展了以“拆烟囱、割尾巴、治油烟、防扬尘”为主要内容的环保行动,从居民供暖、城市街道清扫、机动车排污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大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2013 年,县上还启动了PM2.5 监测工作,2013 年和2014 年城区好于二级的天数分别达到286 天和301 天,2014 年全县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为87。

  碧水工程。围绕实现“碧水”目标,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大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完成了瑶镇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划界、立桩和保护工作。取缔搬迁了保护区范围内违章建筑物5 处、排污口11 个。通过开展定向执法、专项执法以及定期巡查、水源地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和水质监测等措施,强化了水源地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投入4 亿多元,新建各类污水处理设施10 多套,新增处理能力4 万吨/日;砌筑护河堤20 多公里,清理边坡垃圾10 万多吨、河道淤泥300 多万方,取缔各类排污口100 多个,关闭沿河污染企业6 户。建成窟野河橡皮坝7 座,形成水面270 万平方米,购置垃圾渗滤液处理车1 台,日处理能力达60 吨,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实施了神木城区、锦界工业园区两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在86.5%以上。

  宁静工程。修编完成了神木城区噪声功能区划,将噪声整治融入“文明工地”、“文明机关”、“文明小区”创建活动。 加强交通噪声污染治理,严格建筑施工管理;每年中考、高考期间,全县启动“创宁静环境,让学生和家长放心”绿色护考行动,下发“禁噪令”,实行24 小时巡查,对噪声违法行为及时纠正。2012-2014 年,神木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7.9 分贝、57.8 分贝和53.6 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68.7 分贝、68.2 分贝和64.4 分贝,均达到省上的创模标准要求。

  生态工程。围绕实现“国家园林县城”目标,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采取“借地生绿、租地造绿、扩地增绿、庭院植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绿化”等措施,实施了一大批公园、广场、河道、道路、小区绿化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城区绿化覆盖率。先后投资20 多亿元实施了“三年植绿”大行动,进一步加大城市防护林带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城市外围生态屏障,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整体改善。目前,全县建成绿地面积90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1042.5 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232 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3.8%,绿化覆盖率达3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 平方米(不含水面)。

  固废处置工程。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积极推进煤矸石、粉煤灰、化工废渣、炉底渣及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固废综合处置率在98%以上。投资4000 万元建成神木县城区垃圾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300 吨。实现城区无裸露垃圾和垃圾袋装化管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6%,垃圾袋装化覆盖范围在95%以上。投资近亿元建设了锦界、店塔、大柳塔、中鸡等4 个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极大地提高了重点镇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同时,以城中村、农贸市场、背街小巷为重点,集中实施治路、治污、治河和绿化、亮化、净化“三治三化”工程。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2010 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2700 多万元用于环保能力建设,配备完善了环境监察、监测装备设施和技术手段,44 户国控企业建成了省、市、县(园区)三级联网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网络和中心平台,全县国控、省控企业在线监控执行率达到100%,环境监管逐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按国

  家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建成空气自动站3 个;县环境监测站建成400 平方米的实验室。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水平,初步建立了反应迅速、高效运转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与执法体系,提高了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此外,不断加强环境准入管理,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

  宣传教育工程。县上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内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在街道、社区、学校等开展绿色创建系列活动,宣传环境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践行绿色消费,全力营造全社会共创共建环保模范城市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