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民互动 /互动访谈
神木市扶贫办总农艺师张利军谈扶贫政策举措
来源:神木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5-09 10:49
访谈主题:神木市扶贫办总农艺师张利军谈扶贫政策举措
访谈时间:2019-05-09
访谈嘉宾: 张利军 总农艺师
摘  要:为了“宣传政策法规,解答群众疑惑,倾听网络舆情,推进政务公开”,“互动访谈”栏目邀请到了扶贫办总农艺师张利军,交流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
文字实录

主持人:为了“宣传政策法规,解答群众疑惑,倾听网络舆情,推进政务公开”,今天的“互动访谈”栏目邀请到了扶贫办总农艺师张利军,和观众朋友共同互动交流一下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

主持人:张主任,你好,首先我想问一下,我市的贫困情况如何,从脱贫攻坚战斗打响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张主任:神木是全省96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之一,全市34.6万农村户籍人口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35户20584人,326个行政村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4个,贫困对象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镇街,占全市贫困人口的75.5%。2017年数据清洗后,全市共有在册贫困户3662户6569人,2017年脱贫253户629人、2018年脱贫968户2398人。目前,全市在册贫困户2269户333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6%,24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其中2017年出列5个、2018年19个。今年我市计划脱贫1403人。

主持人:脱贫攻坚这项工作任务艰巨,工作繁重,那么我市 是如何开展推进的?

张主任:为高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的领导体系,建立了“十办三组三保障”工作体系,市脱贫办充分发挥全市脱贫攻坚“参谋部、作战室、督查队”作用,主动研究谋划,强化上下联动,协调“十办三组三保障”开展工作;确定24名市级领导包抓24个贫困村,同时每人帮扶2至3户贫困户;选派72名干部组建24支工作队,进驻24个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确定2300余名干部帮扶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落实、人大政协监督、十办三组三保障协同推进、四支队伍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重点领域、特殊群体,深入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以提高脱贫质量为主线,以更加有力、更加扎实的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主持人:张主任,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张主任:围绕“六个精准”、 “八个一批”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帮扶、政策兜底等举措,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

主持人:张主任,对于不同的贫困户来说,致贫的原因不尽相同,那么针对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我市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的?

张主任:主要从九方面开展帮扶。1.着力抓好产业扶贫。2.稳步推进就业扶贫。3.做实易地搬迁扶贫。4.实施危房改造扶贫。5.有力推进教育扶贫。6.抓实抓好健康扶贫。7.落实生态补偿机制。8.健全兜底保障体系。9.持续改善基础设施。

主持人:那么我市的产业扶贫有哪些措施?

张主任:我市创新推进了“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机制,促农民增收发展模式,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一带:光伏扶贫带动模式。即由财政全额投资5040万元,为全市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300KW的光伏电站,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为贫困村带来长期稳定的产业收入,目前24个贫困村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并网,收益分配了264万元。二带:村集体经济带动模式。即采取“三变改革+村集体组织+新型主体+贫困户”模式,在所有贫困村开展“三变”改革,引进合作社或者企业组织,发展产业或建设农业基地,贫困户通过折股量化、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享受分红,目前全市24个贫困村全部完成了“三变”改革。三带:互助资金协会带动。即将互助资金协会作为农村融资重要平台,财政为24个贫困村每村注入50万元,实现互助资金组织贫困村全覆盖,贫困村的贫困户免费入会,与一般会员同等享受分红。四带:新型主体带动模式。即财政设立专项奖补资金,鼓励示范园区、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折股量化、吸纳就业、订单购销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带动2-15户、16-30户和30户以上的,分别按照每户4000元、4500元和5000元标准予以奖补,贫困户每年至少增收3000元。全市先后组织45个涉农企业与983户农户签订“帮扶带”责任书,积极落实利益联结机制。一自:就是自主发展模式。实施“三补一奖”政策,即农机具购置补贴70%、畜牧引种补贴80%、新建圈舍补贴60元/平米、种养殖奖补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2017年、2018年,为751户贫困户购置农机具1041台(辆)补贴433.4万元;为1694户引种羊子9100只、牛569头、猪313头、鸡4268羽,补贴1659.2万元;为199户新建圈舍2.64万平方米,补贴158.4万元;给1074户发放产业奖补资金421.1万元。

主持人:在就业扶贫这方面,我市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或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主任:以“有劳力有就业意愿贫困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的目标,围绕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的思路。一是实施就业援助。以“春风行动”为契机,通过开展脱贫攻坚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协助达成就业意向。2017年以来,开展了4场专场招聘会。二是拓宽就业渠道。针对 “三无”贫困劳动力,开辟了一批农村森林防火、保洁、公路养护等公益岗位;针对贫困大学生,以“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按需定岗”的原则,开辟一批环卫、治安、社会保障协管员等服务性、辅助性公益专岗。截止目前,安置贫困人口就业1602人,其中特设公益性岗位就业363人、公益专岗77人、公益协管员94人、公益性岗位22人,企业直接安置就业183人,村内特设岗位就业369人,专场招聘等形式灵活就业494人。三是加强创业扶持。对有创业能力且有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组织开展种养殖、电子商务等创业实训,并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为创业培训合格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等免费服务,特别是对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入驻“大学生孵化园”政策倾斜。四是创新培训方式。结合贫困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展订单式、委托式培训,把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纳入培训内容,2017年以来,培训贫困劳动力1047人次。

主持人:我市易地搬迁扶贫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张主任:一是按照“先人后房、安全至上、便于后续发展”的原则,确定 “十三五”我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63户147人,其中2016年17户47人,2018年46户100人。二是加强项目建设推进。严格落实项目管理 “四制”规定,在确保“两不超”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 15个搬迁安置点房屋建设全部完成,17户47人已入住,46户100人达到入住条件并已交钥匙。三是积极跟进后续帮扶措施。在统筹考虑群众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横向联通,为贫困户提供定向培训、在线招聘等各项服务,提高了贫困户转移就业率和收入水平,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主持人:在危房改造扶贫方面,目前我市贫困户危房改造了多少户?

张主任:2014年以来,全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共1101户,其中53户今年正在实施,共计兑付补助2369.6万元。

主持人:如何开展教育扶贫的?

张主任:一是确定扶持对象。依据国扶办信息系统,认真审核教育扶贫对象,核定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资助对象814人。二是严格落实政策。采取分学段建立资助台账的方法,认真落实资助政策,确保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应享尽享”,资助金按学期全部发放到位。三是严格控辍保学。建立“七长”责任制,并依托学籍管理系统,健全控辍保学信息库和动态监测机制,详细核实和记录学生变动情况。

主持人:据了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造成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我市在健康扶贫方面是如何做的?

张主任:一是严格落实“四重保障”制度(新农合医疗保障、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障)。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为城乡居民及救助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住院报销救助服务,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市37个定点医院和农合办均设立“一站式”结算窗口,通过贫困人口 “四重”医疗保障,确保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80%,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二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市财政全额代缴,参加大病保险,个人投保金由新农合基金全额代缴,目前,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100%。认真落实“一降二提三免”医疗保障倾斜政策(“一降”: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3000元;“二提”:各级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门诊特殊慢病年度报销额度提高20个百分点;“三免”:免除门诊一般诊疗费、乡镇卫生院起付线、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押金)。三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取“1+1”的模式,明确每个贫困家庭有1名签约医生,每季定期开展1次签约服务,进行面对面随访,每年开展一次免费体检,实现了全市2016年以来脱贫户和在册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

主持人: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具体指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主任:一是落实国家生态护林员政策。在贫困劳动力中聘用生态护林员48名,选聘森林消防管护员46名。2016年以来,共按聘用合同兑付生态护林员工资102.76万元、森林消防管护员工资38.7万元。二是落实林业建设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政策。在贫困村实施红枣低产3518亩、杏树低产林改造300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438亩、灌木平茬6000亩、森林抚育4000亩、绿化村庄项目4个。三是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补助。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13元,2017年、2018年两年向2322户贫困户兑付生态效益补偿金118.3万元。

主持人:健全兜底保障体系是如何做的?

张主任:一是建立了扶贫、低保、残疾有效衔接机制,实行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按月动态调整,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农村兜底保障范围,目前,纳入农村低保1703户3743人、享受特困供养人员1475人,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全面落实“分类施保”和“渐退帮扶”政策。三是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

主持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在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主任:一是实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贫困村、贫困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以来,建设互联互通道路28条,安全饮水工程203处,实施农村电力提升项目31个,新建标准化卫生室23个、电信基站141个,实现了所有贫困村水电路视讯、标准化卫生室达标率100%。二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三整治、三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村级垃圾集中处理厂,改善贫困村环境卫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三是建立后续管护机制。严格执行《神木市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和《神木市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建成的村级公路、桥梁、电力设施由建设单位交付属地镇办管理养护,水利设施由建设单位交付所属村组管理养护,明确了权属,落实了管护责任。

主持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确实成果显著,除了以上九方面帮扶工作外,其他方面您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张主任:除了刚才谈到的各项工作,我市还从以下三方面助力脱贫攻坚。

1.增强社会扶贫合力。一是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职责,投身脱贫攻坚,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2017年以来,累计有141户企业结对帮扶133个贫困村和低收入村,166户企业结对帮扶662户贫困户,着力增加贫困户收入。2017年以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1.1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14个,助推了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提升了109个低收入村发展基础。二是发挥“爱心超市”的平台作用。按照省市要求,出台了《神木市爱心超市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24个贫困村建成并运行爱心超市,我们在总结去年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爱心超市管理工作,同时为每个爱心超市补充5000元爱心物资(社会组织捐赠3000元,社会捐赠2000元),利用积分兑换物品的形式,不断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三是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广泛动员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慈善协会、个体工商户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精准扶贫行动,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目前,社会扶贫网总用户注册7.68万余人,帮扶对接成功率达96.1%。

2.强化资金保障。2017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8亿元、2018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9亿元,今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1亿元。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出台了《神木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扶贫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和扶贫资金支出进度红黄蓝预警制度。严格落实扶贫小额贷款“5321”政策,2017年以来为1150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918.9万元。

3.多措并举开展扶贫扶志。一是积极培育内生动力,制订了《神木市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指导意见》和《神木市扶贫扶志专项工作方案》,紧紧围绕榆林扶志“6+6”工作法,开展我市扶志扶智“十项”行动,即:宣传教育引导、乡风文明培育、群众性自治、文明模范培树、优良家风传承、大爱神木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扶智技能培训、司法保障。建立健全扶贫公益救助机制,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人民团体、个体工商户和爱心人士等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公益救助行动,设立了龙华集团1000万元公民道德基金。二是深入开展民风建设。广泛开展道德讲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镇街、进贫困村巡讲,增强道德自觉。推进“诚信神木”建设,建立征信平台和“红黑榜”发布制度。开展移风易俗“五提倡五反对”活动,修订完善了贫困村“一约四会”,充分依靠村民自治,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抓好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加压力、苦干实干,为全市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胜全面小康贡献神木力量,给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