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神木 / 历史古迹 / 正文

杨家将文化传承人

来源:神木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7-30 15:33

    神木是杨家将的故乡。神木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与开发,成立了专门机构,积极开展杨家将文化研究,大力开发杨家将旅游文化产业,传播杨家将文化,传承杨家将精神。

  

  在神木,有一位花白短发、满脸沧桑的老人多年来一直投身于杨家将文化研究事业中,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地方性强;他的研究,以实为据,敢于提出独到见解。他,就是杨文岩,是古麟州杨氏杨弘荣(杨家将杨业同宗父亲杨弘信弟)第47代孙,神木县杨家将研究专家。因为过去当过老师,认识的人都尊敬地叫他杨老师。

  

  杨文岩向笔者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到距县城15公里的杨家城考察,发现有很多遗存,最远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陶器,而唐宋时期的钱币、瓷器最多,很容易捡到。现在他研究的这些“石头”,就是从杨家城挖出来的“宝贝”,研究价值颇高。

  

  理清杨氏族谱是去年以来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的重点工作,需要大量查阅历史典籍,深入各个村落寻访,作为研究会副会长,杨文岩责无旁贷。

  

  关于杨家将的研究分为历史研究和文化研究。历史研究就是探究关于杨家将的历史事实,而文化研究则是指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传说,面前的这摞手稿,就是杨老师目前正在创作的杨家将故事传说。

  

  早在1982年,杨文岩就开始研究杨家将历史,多年来,他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踏遍了杨家城角角落落,书中的这幅图就是他自己绘制的麟州杨氏起家路线图,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从神木县城出发,沿窟野河东岸溯流北上约15公里,坐落着杨家将的故乡杨家城,故城由东城、瓮城、紫锦城、西关四部分组成,残存夯筑土城墙约2800米,城围约5公里,城垣轮廓清晰,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文岩常会来到坐落于杨家城遗址上的杨家城将军祠,给来访者讲述麟州古城与杨家将的故事,“世居麟州”是他最常提到的四个字,强调古麟州就是杨家将的故乡。

  

  “杨家城里话杨家,要解谜团万万千。谁有铁肩膺大任,忘年老友杨文岩。”这首诗所赞扬的就是杨文岩。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每有考古学者来访,杨文岩都会带着他们参观杨家城遗址,向他们讲解杨家将历史。

  

  杨家城的沙盘展示了千年之前杨家城及四周区域面貌,可以很直观地看清那个时候杨家城的历史、地理情况,也成为来此参观者的必访之地。

  

  每次来,杨文岩都会在山顶久久伫立,俯瞰脚下的杨家城,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虽已是废弃的城池,遍地残砖碎瓷,但城墙轮廓仍在,杨家将奋勇抗争、保家卫国的历史还在,远望杨家城,他会陷入深深的思索,仿佛已置身千年之前的杨家城,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临走的时候,杨文岩总是会详细叮嘱管理员张师傅做好日常工作,管理好这块弘扬杨家将文化的“坚实阵地”。

  

  杨文岩家中的墙边,堆着许多报纸,每天他都会抽出时间看看报纸,了解各种新闻,颇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感觉,看到“好消息”,会禁不住笑出声来,并用笔做下记号。

  

  每周,杨文岩都会固定抽出两个半天的时间来到县老年活动中心练习书法,用他的话说,老年人练书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健身,不仅活动了四肢,也灵活了头脑。

  

  “千百年来,杨家将的事迹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忠勇爱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对杨家将这段历史,杨文岩有着深厚的感情。“忠烈杨家将”是他最爱写的一幅字,他说,这几个字最能体现杨家将的精神。

  “目前,咱们神木县在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今后,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杨家将旅游文化产业,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方向。”对杨家将研究的未来,杨文岩充满信心。